應用於鏡片的防霧技術日漸普及,市場上很多太陽鏡﹑安全鏡以及運動眼鏡的廠商都以防霧性能作為產品賣點。然而,防霧技術可以是一把兩面刃,優秀的防霧技術固然可以大大降低眼鏡起霧的機會,可是沒有匹配的鏡框設計以及差勁的耐久力也會為品牌帶來負面影響。今天,小編繼上一次分享現時鏡片市場最廣泛使用的防霧技術,這次會跟大家討論標準防霧測試以至超越客戶期望的商業測試方法。
不知道你有否看過以下測試影片︰操作人員把鏡片放置於一杯熱水的上方,熱水產生的蒸氣令鏡片起霧,進而得知鏡片的防霧性能。無可否認,這種測試影片有不錯的觀賞性,可是從測試角度而言,這個測試方法必須把水溫提升至攝氏80-100度以產生最明顯的霧化效果,因而忽略了溫度控制及霧氣圴勻度,可說跟標準要求上相距甚遠。記得有業界朋友曾經跟我分享一則趣聞,他在銷售時為了把別家產品的防霧比下去,在水溫最高時先測試對手的鏡片;待水溫稍為降低再測試自家鏡片,結果自是不言而喻。
根據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在2020年發佈的測試標準ISO 18526-3: 物理及機械性能測試,防霧測試需要採用密封式的設計,配備雷射檢測系統, 測試鏡片的防霧性能。這個設計可以減少環境因素(如溫度﹑空氣流向等)的影響,並透過觀察相對透光率變化,分析鏡片的防霧性能合格與否。
如果這篇文章在這裡完結,相信大家都只能理解防霧鏡片的基本測試方法。請各位讀者思考一下,撇除錯誤的測試方法,為什麼市場上超過70%的防霧產品還是不能達到客戶的期望?正正因為生產商十有八九都止步於上述測試,回應眼鏡行業之外有關防霧技術的領先研究,基本測試方法只能反映三種水滴形態變化的的其中一種︰擴散。在實際應用上,必須同時有兩種或最多三種形態變化(如傾斜技術,隨時間的粘合強度等),才能達致最佳的防霧性能。
根據我們團隊過去的日常技術工作,觀察到鏡片只要選對了防霧技術,鏡片的相對透光率在標準測試中能維持最少幾分鐘,甚至半個小時。可是這種結果能否代表眼鏡產品的防霧表現呢?又能否反映用家的真實體驗呢?標準中正正有提到,標準防霧測試並不能反映完整的產品性能!
可以確定的是,市場上防霧眼鏡的領導品牌除了採用優良的防霧技術,在開發階段也會特別注重鏡框設計(如增加排氣孔平衡鏡框內外的溫度差距)。同時,他們也會較重視產品在不同環境下的防霧表現,因當中牽涉到儀器技術,如果有興趣,歡迎與我們聯繫以進行更深入交流。
新聯光學與意大利夥伴應用了這個嶄新概念,跟全球運動用品領先品牌合作,研發了全球唯一一款可以同時檢測國際標準及商業標準的防霧測試儀器,以”As-worn”狀態模擬正常佩戴防霧眼鏡的情況,歡迎各位查詢。
詳情請參考以下連結: https://zh.sunbond.com.hk/product/12SBAPL1107%2FS%2BC--Anti-Fog-%2B-Cam-(Double-System)
Comments